我们为您提供化工资料查询,分享技术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!

对甲苯亚磺酸钠质量检测

规格:98%
包装:25kg/袋
最小购量:1t
CAS:824-79-3
分子式: C7H7NaO2S
分子量:178.18

对甲苯亚磺酸钠(SPTS)
SODIUM P — TOLUENE SULFINATE

1 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对甲苯亚磺酸钠(商品名称:SPTS)的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、标志、包装、运输与贮存。
本标准适用于由碳酸氢钠、亚硫酸钠、对甲苯磺酰氯为原料,经溶解、亚磺化反应等工艺合成的对甲苯亚磺酸钠。
分子式 C7H7NO2SNa
分子量 178.2 (按 1989 年国际原子量)

2 规范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(不包括勘误的内容)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,然而,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。
GB/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
GB/T 60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
GB/T 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
GB/T 6284 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 干燥减量法
GB/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
GB/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
JJT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
(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2005 第 75 号)

3 技术要求
3.1 外观:白色粉末。
3.2 对甲苯亚磺酸钠应符合表 1 指标
表 1 对甲苯亚磺酸钠指标
序号 指 标 名 称 指 标
1 含 量 % ≥ 98.0
2 水 溶 液 (10 %) 清彻透明
3 PH 值 (100 g / L 溶液,25 ℃) ≤ 10.0
4 水 份 % ≤ 1.0
5 氯 化 钠 % ≤ 1.0
6 硫 酸 钠 % ≤ 2.0
7 碱 性 (Na2CO3) % ≤ 0.05
8 铁 离 子 % ≤ 0.001
9 重 金 属 % ≤ 0.001
3.3 净含量允许偏差
按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》(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2005 第 75 号)

4 试验方法
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,在没有其他要求时,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/T 6682 规定执行。
4.1 外观测定
在自然光下目测观察。
4.2 含量测定
4.2.1 仪器
一般实验室仪器
4.2.2 试剂与溶液
a) 冰乙酸:
b) 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 [c(HClO4)= 0.1 mol/L] 配制:
按 GB/T 601 中 4.23 条规定。
c) 结晶紫指示液(5 g / L),按 GB / T 603 中 4.1.4.19 条规定。
4.2.3 分析步骤
称取约 0.5 g 对甲苯亚磺酸钠(精确至 0.0001 g),加入 50 ml 冰乙酸使之溶解,加 2~3 滴结晶紫指示液(5 g / L)用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 [c(HClO4)= 0.1 mol/L] 滴定至翠绿色为终点,所消耗的体积为 V,同时作空白试验,空白所消耗的体积为 V0,对甲苯亚磺酸钠含量按下式计算:
计算
(V-V0)×c×0.1782
X =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×100(m =0.5 g 时)
m
式中
X —— 对甲苯亚磺酸钠(以无水 C7H7O2SNa 计)的含量,%;
V —— 高氯酸标准溶液的体积,ml;
V0 —— 空白试验高氯酸标准溶液的体积,ml;
c —— 高氯酸标准溶液物质的量浓度,mol/L;
m —— 样品的质量,g;
0.1782 —— 与 1.00 ml 高氯酸标准溶液 [c(HClO4)= 1.0 mol/L] 相当的以 g 表示的对甲苯亚磺酸钠(C7H7O2SNa)的质量。
4.3 水溶液(10 %)和 pH 值测定
称取约 5 g 对甲苯亚磺酸钠(精确至 0.1 g),加入 50 ml 水溶解,移入比色管中观察。将上述水溶液,用便携式 pH 测定仪测定 pH 值。
4.4 水份测定
按 GB/T 6284 规定。
4.5 氯化钠测定
4.5.1 试剂和溶液
a) 硝酸溶液 [c(HNO3)= 6 mol/L ] :
量取 200 ml 硝酸,用水稀释至 500 ml。
b) 硝酸银溶液 [(AgNO3)(20 g/L)] :
称取 10 g 硝酸银,溶于适量水中,用水稀释至 500 ml。
c) 氯化钠标准溶液 [0.1 mg(NaCl)/ml]:
称取 0.1 g 已于 500℃~600℃灼烧至恒重的氯化钠,溶于适量水中,移入 10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 [0.1 mg(NaCl)/ml]。
4.5.2 分析步骤
称取 0.5 g 对甲苯亚磺酸钠(精确至 0.0001 g),置于比色管中,加入 25 ml 水溶解,加入 1 ml 硝酸溶液酸化,加入 1 ml 硝酸银溶液摇匀,加热至 60 ℃保持 5 分钟。
标准管的制备:同时以等量的试剂及水加入另一比色管中,再注入适量的氯化钠标准溶液[0.1 mg(NaCl)/ml],直至与上述溶液相同浊度为止。氯化钠含量按下式计算:
计算
V×0.01
X = —————
m
式中
X —— 氯化钠(NaCl)含量,%;
V —— 氯化钠标准溶液 [0.1 mg(NaCl)/ml] 的体积,ml;
m —— 对甲苯亚磺酸钠的质量,g。
4.6 硫酸钠测定
4.6.1 试剂和溶液
a) 氯化钡溶液(100 g / L):
称取 10 g 氯化钡(BaCl2·2H20),移入 1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。
b) 硫酸钠标准溶液 [0.1 mg(Na2SO4)/ ml]:
称取 10 g 无水硫酸钠,已于 105 ℃~110 ℃干燥至恒重,移入 10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。
注: 该溶液中 1 ml 含有 0.1 mg(Na2SO4) 。
c) 盐酸溶液(1+1)。
4.6.2 分析步骤
称取 0.5 g 对甲苯亚磺酸钠(精确至 0.0001 g),置于比色管内,加入 25 ml 水溶解,加入 2 ml 盐酸溶液(1+1)酸化,加入 2 ml 氯化钡溶液(100 g / L),放置 10 分钟。
标准管的制备:同时以等量的试剂及水加入另一比色管中,再注入适量的硫酸钠标准溶液[0.1 mg(Na2SO4)/ ml] ,直至呈现与上述溶液相同浊度为止。其硫酸钠含量按下式计算:
计算
V×0.01
X = —————
m
式中
X —— 硫酸钠(以 Na2SO4计)含量,%;
V —— 硫酸钠标准溶液 [0.1 g/L] 的体积,ml;
m —— 对甲苯亚磺酸钠的质量,g。
4.7 碱性(Na2CO3)测定
4.7.1 试剂和溶液
a)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[c(HCl)= 0.1 mol/L]:
按 GB/T 601 中 4.2 条规定。
b) 甲基红指示液(1 g/L):
按 GB/T 603 中 4.1.4.6 条规定。
4.7.2 分析步骤
称取 5 g 对甲苯亚磺酸钠(精确至 0.1 g),溶于 200 ml 水中,加入 1 滴甲基红,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[c(HCl)= 0.1 mol/L] 滴定至粉红色为终点,所消耗的积为 V,同时作空白试验。碱性(Na2CO3)含量按下式计算:
计算
V×c×0.05299
X =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×100
m
式中
X —— 碱性(以 Na2CO3计)含量,%;
V ——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之体积,ml;
c ——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,ml/L;
m —— 对甲苯亚磺酸钠的质量,g;
0.05299 —— 与 1.00 ml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[c(HCl)= 1.000 mol/L] 相当的质量,g。
4.8 铁离子测定
4.8.1 试剂和溶液
a) 高锰酸钾溶液 [c( KMnO4)= 0.1 mol/L]:
(1)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 [c( KMnO4)= 0.1 mol/L]:
按 GB/T 601 中 4.12 条规定。
(2)用移液管移取 10 ml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[( KMnO4)= 0.1 mol/L] ,置于 1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(此溶液为 [( KMnO4)= 0.01 mol/L] )备用。
注 1:此溶液应在使用时配制
b) 硫氰酸胺溶液(200 g / L) 或硫氰酸钾溶液 (250 g / L):
称取 20 g 硫氰酸胺(或 25 g 硫氰酸钾)(精确至 0.1 g)溶于适量水中,移入 1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。
c) 硫酸铁铵溶液 [0.01 mg(Fe)/ml] :
(1)硫酸溶液(25 %):
量取 166.7 ml 硫酸,缓缓注入约 700 ml 水中,冷却,用水稀释至 1000 ml。
(2)硫酸铁铵溶液 [(0.1 mg(Fe)/ml)] :
称取 0.864 g 硫酸铁铵 [NH4Fe(SO4)·12H2O] 溶于适量水中,加入 10 ml 硫酸溶液(25 %),移入 10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备用。
注 2:该溶液 1 ml 含 0.1 mg Fe (3)硫酸铁铵溶液 [(0.01 mg(Fe)/ml)] :
用移液管移取 10 ml 硫酸铁铵溶液 [(0.1 mg(Fe)/ml)] ,置于 1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。
注 3:此溶液应在使用时配制
4.8.3 分析步骤
称取约 5 g 对甲苯亚磺酸钠(精确至 0.0002 g),置于瓷坩埚中,使用可调温电炉缓慢地将其灼烧至完全炭化,冷却后加入 0.5 ml 浓硫酸,使之湿润,加热使蒸汽除尽,移至电阻炉内加温至 600℃灼烧至无碳。将其残渣溶于 3 ml 盐酸溶液(1+1)中,用微量水清洗瓷坩埚数次,将清洗液移入 50 ml 比色管中(如浑浊应用滤纸过滤)用水稀释至 25 ml,滴加入高锰酸钾[C( KMnO4)= 0.01 mol/L] 溶液,直至呈粉红色,再加入 10 ml 硫氰酸胺溶液 (200 g / L) 或硫氰酸钾溶液 (250 g / L),用水稀释至 50 ml,摇匀。
标准管的制备:同时以等量的试剂及适量的水加入另一比色管中,滴加硫酸铁铵标准溶液[(0.1 mg(Fe)/ml)],边加边摇匀,直至呈现与上述溶液相同的颜色为止。铁离子含量按下式计算:
计算
V
X=0.001×———
m
式中
X ——铁(Fe)的含量,%;
V —— 硫酸铁铵 [0.01 mg(Fe)/ml] 溶液的体积,ml;
m —— 样品的质量,g。
4.9 重金属测定
4.9.1 试剂和溶液
a) 硫代乙酰胺混合溶液配制:
(1)硫代乙酰胺溶液(40 g/L):
称取 4 g 硫代乙酰胺溶于适量水中,用水稀释至 100 ml(如浑浊、应用滤纸过滤)。
(2)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[c(NaOH)= 0.1 mol/L] :
按 GB/T 601 中 4.1 条规定。
(3)氢氧化钠溶液 [c(NaOH)= 0.1 mol/L] 和丙三醇混合溶液:
量取 15 ml 氢氧化钠溶液 [c(NaOH)= 0.1 mol/L] ,量取 20 ml 丙三醇,量取 5 ml 水混合。
(4)配制:
量取 2 ml 硫代乙酰胺(40 g/L),量取 10 ml 氢氧化钠溶液 [c(NaOH)= 0.1 mol/L]和丙三醇混合溶液,置于 50 ml 烧杯中,用水浴加热至 80 ℃使之混合,冷却至室温备用。
注 1:此溶液应在使用时配制。
注 2:硫代乙酰胺溶液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应分别保存。
b) pH = 3.5 乙酸盐缓冲液配制:
(1)冰乙酸溶液(6 mol/L):
量取 353 ml 冰乙酸,用水稀释至 1000 ml。
(2)配制:
称取 8 g 乙酸钠(NaAC·3H2O)溶于适量水,加入 180 ml 冰乙酸溶液(6 mol/L),用水稀释至 500 ml。
c) 铅标准溶液(0.01 mg / ml)配制:
(1)硝酸溶液(1+9);
(2)铅标准溶液(0.1 mg/ml):
称取 0.160 g 硝酸铅,用 10 ml 硝酸溶液(1+9)溶解,移入 10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。
(3)配制:用移液管移取 10 ml 上述溶液置于 1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 [0.01 mg(Pb)/ml]。
注 3:此溶液应在使用时配制。
4.9.2 分析步骤
称取 10 g 对甲苯亚磺酸钠(精确至 0.1 g),置于 250 ml 烧杯中,加入 98 ml 水溶解,加入 2 ml 盐酸溶液(1+1)使其溶解,过滤洗涤,将滤液洗入 1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。移取 12 ml 溶液,置于 50 ml 比色管中,加入 1.2 ml 硫代乙酰胺溶液和 2 ml 乙酸盐缓冲液(pH = 3.5)静置 2 分钟。标准管的制备:同时以等量的试剂,2 ml 滤液及适量的水加入另一比色管中,滴加铅标准溶液[0.01 mg(Pb)/ml] ,边加边摇匀,直至与上述溶液相同的颜色为止。重金属含量按下式计算:
计算
0.01×V
X = ——————
m
式中
X —— 重金属(Pb)含量,% ;
V —— 铅标准溶液(0.01 mg (Pb)/ml)的体积,ml ;
m —— 样品的质量,g 。
4.10 净含量偏差
按 JJF 1070 规定执行

5 检验规则
5.1 对甲苯亚磺酸钠应由生产厂质检部门进行取样检验,应保证出厂的产品都符合本标准要求。
5.2 组批
每生产一混合桶为一批。出厂检验以批为单位。
5.3 抽样
按 GB/T 6679 规定执行。
5.4 出厂检验
本标准 3.1 和表 1 中各项指标为每批出厂检验项目,检验合格方可出厂
5.5 型式检验
本标准全部项目为型式检验,当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型式检验:
a) 新产品研制定型时;
b) 原材料、工艺有重大变化时;
c) 停产六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;
d) 正常情况下,每年进行一次周期检验。
5.6 判定规则
检验结果如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,应重新加倍抽样进行复检,复检结果仍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,则整批产品判为不合格品。

6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
6.1 标志
每个包装件上应印有生产厂名、厂址、产品名称、执行标准、净含量、毛重、批号、商标,附有产品合格证。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 GB / T 191 中《标志 7》规定。
6.2 包装
本品应以编织袋或纸板桶包装,内衬聚乙烯薄膜袋。净含量 25 kg、50 kg、75 kg。
6.3 运输
本品在运输时应防止日晒、雨淋。应轻装卸防止包装破损。
6.4 贮存
本品应贮存于干燥、通风、清洁的仓库内,远离热源。保存期限自生产日起 6 个月。超过贮存期检验合格的仍可使用。

Baidu
map